您好!欢迎来到山东省宁阳第十中学!     今天是:
您当前位置:山东省宁阳第十中学【官网】 >> 资源保障 >> 信息中心 >> 浏览文章

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未来学校

 

    “互联网+教育”要想取得成功,就不能停留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缝缝补补,而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教育流程再造,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学校,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今天,互联网给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影响,背后蕴含着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实践范式,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时代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具有跨界融合、平台开放、用户至上、免费为王、体验为核、大数据应用等六大特征。[7]相对来说,传统的工业化思维是基于资源稀缺的一种线性思维模式,从ABCD,其中存在天然的逻辑关系,其特点是追求效率、标准和规模。而互联网思维是基于资源丰饶的一种立体网状思维,从A开始即有多种选择,其特点是追求快速迭代、颠覆创新。所以,“互联网+教育”不是在线教育,而是一种变革的思路,是要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创新教育的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等,进而构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

  (一)打破封闭的办学体系

  传统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学校的课程、师资以及各种设施设备都是私有的,无法被外部社会广泛共享,尽管每位学生都希望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但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注定只能被少数人所垄断。现在,这个局面正在发生改变。在慕课、微课程的冲击下,课程资源开始共享,偏远山区的学生也能在网上找到名校名师的课程。尽管现在的课程资源还不够充足,但未来我们将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一门教材、任何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在同步课堂和在线教育的冲击下,优秀师资开始共享。人大附中的同步课堂已经开到了新疆、宁夏、贵州等西部地区的薄弱学校,而在线教育则让学生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在网上看到优秀教师的授课。未来,独立教师群体将会崛起,一大批“身怀绝技”、具有冒险精神、善于运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教学的优秀教师会从公办学校走出来,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来扩大教育供给,推动在线教育乃至整个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未来学校将会更加开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采用O2O模式来办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享受社会上优秀的教育资源。比如,北京市教委面向初中生提供“开放性科学实践课”,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科技教育资源,学生在线上自主选课,之后到大学、科研院所、博物馆或者高新技术企业去上课,他们不仅可以享受到先进的设施设备,也能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的手把手指导,实现了对传统科技教育的超越。

  凯文?凯利指出,“把不可能共享的资源实现共享,这就是未来大的机会”。尽管现在的教育资源共享看起来还很初级,但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互联网正在重构学校的教育功能。未来,互联网将彻底打破学校封闭的办学体系,学校将变成汇聚教育资源的“淘宝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组织系统,未来的学校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外部社会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学生的学习场所不再固定,随着课程的不同,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社区、科技馆和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而学校本部则更多是提供学习环境、成长导师以及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终,学校将突破校园的界限,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建立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之上。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班级授课制强调标准、同步、统一,尽管难以照顾个性差异,但却为机器大生产培养了大量的符合特定标准的产业工人,为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但是,当人类社会全面迈入信息时代,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再适用。2009年,美国21世纪技能合作委员会正式提出了“21世纪学习框架”[9],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包括“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和技术技能”和“生活和职业技能”。2016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总体来看,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建立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国际共识,这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教学结构的内在基础。现在,已经有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富有想象力的实践探索。比如:北京十一学校开展选课走班制,为全校4000多名学生创立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个职业考察课程、272个社团、60个学生管理岗位,供学生选择。在这些课程中,除了少数的必修课外,其余大部分是选修课程,所有课程排入每周35课时的正式课表,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还可以选择上课时段,真正做到自主选择,一人一张课程表。[10]重庆市谢家湾小学通过课程整合,将学校原来的十二门课程整合为五门课程,施行跨学科教学,取消了统一的上下课铃声,取消了全校统一的大课间活动,让每个班级从令行事变为自主安排。教学也从“老师讲学生”变成了“半天学半天玩”,每天上午学习学科课程,下午全部是专题实践活动,包括体育活动、社团选修活动等,学习与活动相互融合。[11]

  这些来自一线的创新实践正在给传统教学结构带来冲击,未来的教学将会打破固定的课时安排,跨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私人订制的教育,这将成为未来学校变革的主导趋势。随着传统教学结构的瓦解,“互联网+教育”将从注重教的信息化转向注重学的信息化[12]。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将不再基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是基于丰富的客观数据。目前,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使用学习分析技术改进教学,针对学生发言、老师发言、师生对话等信息,分析课堂讨论模式和师生互动风格,以可视化图表形式呈现分析结果,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实践。未来,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深层变革的主动力。[13]教师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测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征,评估学生的优势潜能和佳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推送方案,探索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因能施教,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打破固化的学校组织形态

  学校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其形态在历史上经历过多次变迁。从夏商时期的庠序到春秋时期的私塾,早期的学校更多是一种家庭教育形态。直到19世纪中后期,美国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彻底解构了传统的家庭组织结构,家庭的生产和教育功能被强制性地外移和社会化。1851年,一部强制就学法在马萨诸塞州通过实施,孩子们开始走出家庭,走进学校。至此,自发性的传统家庭教育逐渐荒废终结,公立学校以其突出的现代社会人力产业职能、特有的现代集约化、标准化组织优势和专业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登上并占据整个教育历史舞台。[14]今天,传统学校的组织形态优势正在退化,而劣势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加凸显,尤其是标准统一、组织固化、运行机械以及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缺陷更是让学校教育饱受质疑。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学校组织形态。比如,由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等人投资的Altschool,依赖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建立有效信息系统,快速响应教师的教学需求,通过反复跟踪、修正,获得高效的学校运行方式。无论学生处于何种状态,都会定制一个适合他的课程计划,让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所以,年龄本身不是关键,Altschool采用混龄教学,模拟真实的社会生态,帮助孩子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建立学校理事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设计,充分考虑社会和家庭的合理诉求,教师与学生、家长合作“策划”课程,并且“和学生一同学习”,尽量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的学校将打破固化的组织形态,采用弹性学制和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根据学生的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灵活的教学安排,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者固定的课程结构;打破现有的学制,加强不同学段之间衔接,更好地满足当代学生自主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学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学生将会更多地参与到学校的组织管理,各项学校事务都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成为有主体意识、道德情操、国家意识和世界精神的健全公民。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促使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学生创设多元融合的育人空间。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走向
下一篇:信息技术到底能改变教育的什么?
版权所有:山东省宁阳第十中学    电话:0538-5531032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驻地   邮编:271403 
专业网站建设、网站推广、400电话办理、泰安网络公司、技术支持:焦点网络(电 话:0538-6309930,6632526) 管理登录